職業重建之服務對象可分為:先天致殘者與後天致殘。二者之服務體系、內容與對象不同:前者為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主要內容為職業輔導評量與職業媒合,未有復健或訓練,主要服務對象為具身心障礙證明的智能障礙、精障者;後者為職業災害勞工職業重建服務,主要內容為工綽強化之復健訓練,主要服務對象為具職災證明的生理功能損傷者。
陳老師負責的業務主要為前者(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怡成負責的業務主要為後者(職業災害勞工職業重建)
2.接案與成效評量之常用評估內容、工具有那些?
評估內容主要有:
一、生理層面
1. 醫療狀況:接受醫療服務情況、醫療過程、服用藥物/副作用、一般健康情形、障礙狀況
2. 生活自理:BADL (BI)、IADL(FAI)、外觀/個人衛生
3. 身體功能:視覺、聽覺、觸覺、平衡覺、ROM、肌力、上下肢功能、姿勢變換、行動能力、體耐力(臺大醫院功能性體能測驗、普度手功能測驗、明尼蘇達操作測驗)
二、心理層面
1. 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專注力、記憶力、學習能力、計算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圖形式智力測驗、通用性向測驗、MMSE、LOTCA、WCST)
2. 人格特質:情緒起伏程度/頻率、自我情緒管理及控制能力、價值觀
3. 社交技巧:常用語言、溝通方式、人際互動/應對進退狀況
4. 適應能力:服務使用者如何看待自己的障礙限制、面對壓力源與危機的調適程度及狀況
常用各類型的標準化測驗工具:
1. 職業興趣測驗類:『電腦化職業興趣量表』、『我喜歡做的事』、『影像式職業興趣量表』、『圖像式職業興趣量表』和『生涯興趣量表』
2. 認知功能測驗類:『羅氏職能認知評量』、『褚氏注意力測驗』和『綜合心理能力測驗』
3. 一般智力測驗類:『魏氏成人智力測驗』、『托尼非語文測驗』和『圖形式智力測驗』
4. 學習成就測驗類:『功能性語文測驗』
5. 性向潛能測驗類:『通用性向測驗』和『區分性向測驗第五版』;
6. 人格特性測驗類:『工作氣質測驗』、『工作價值觀測驗』和『基本人格量表』
7. 生涯輔導測驗類:『青年生活適應量表』
8. 日常生活功能測驗類:『社區自主能力測驗』和『褚氏日常生活功能測驗第2版』
9. 手功能評估類:『左右手握力』、『左右手指力』、『普度手功能測驗』和『明尼蘇達手部靈巧測驗』
10. 工作樣本類:『VIEWS工作樣本組』、『傑考氏職前能力測驗』、『育成綜合工作能力評量』、『VALPAR 7工作樣本』、『VALPAR 8工作樣本』、『T-PAL工作樣本組』、『本土化工作樣本–烘培助手』、『本土化工作樣本–超商助手』和『本土化工作樣本–組裝作業員』
11. 工作行為衡量類:『工作人格評量表』和『成大版工作行為衡量表』
12. 功能性能力評估類:『臺大醫院功能性體能測驗』、『功能性視覺評估』和『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
個管員會依據個案之興趣、性向與能力一起討論適合的工作內容
4.常見的諮商/衛教內容有那些?
職業災害勞工職業重建服務中,治療師之衛教內容主要為提供home program、職場/工作內容調整建議
5.職業重建的復健內容與頻率為何?
職業災害勞工職業重建之訓練約為2-5次/週;2-3時/次
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只有評估,無訓練;有訓練需求者會轉介到其他機構作職業訓練
6.影響個案重返職場,或轉銜失敗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缺乏工作動機、社交技巧差、壓力調適能力弱
--
我認為於職業重建領域,健康識能與衛教之角色較少,因目標為脫離衛生醫療體系、進入職場,故關於疾病之適、健康管理等已非主要目標。而服務內容以職業相關的評估佔最大比例,其中又以表現型 (performance-based)評估工具為大宗。故職業相關評估工具的發展/改良可能為較可行的研究題材。
目前缺乏的評估工具有:表現型工作情境評量(因訓練機構為標準化情境,但工作實務情境複雜許多,個案的工作表現落差大。目前多為個管員親臨職場作評估)、工作動機/參與度評量(但職業重建服務為個案主動申請,故缺乏動機者可能也不太會申請,而我們能遇到的多是有動機者)、工作壓力調適能力評量
目前評估之問題:評估工具繁多,且每一工具的長度都很長,或許發展整合性CAT系統為一較有前瞻性的研究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