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OT知識問卷訪談心得

        自7/14至7/25為止,目前已訪談14位個案/家屬,也被吐了滿肚子的苦水>"<
        今天的感觸特別深,我認為在治療環境外,無論是病房、小教室或是走廊等,最能聽到個案真正的心聲,雖然這份問卷訪談的主要重點不在於了解個案對於職能治療的服務滿意度,但由他們的意見,我聽到了臨床上的困境,也聽到了我們值得改進的部分。
        在臨床困境的部分:不少個案或家屬,抱怨臨床治療次數受限於健保體制,讓他們成為"復健的候鳥群",我們都了解復健是長期的抗戰,但卻各有各的立場,醫療體系認為長期復健的個案應增加社區適應能力,且進步幅度有限,應讓個案返家或就近至地區醫院或診所繼續治療,但家屬卻認為,就是因為需要長期復健,好不容易適應了一個治療環境卻又要再度遷徙,且成效不一定會更好......
        在我們須改進的部分:許多個案或家屬抱怨臨床治療師或醫護人員不夠有愛心及耐心,往往只是按表抄課而未注重目前醫療所提倡的"個別化治療",甚至只是拿一些他們覺得很無聊的道具,叫他們一定要以什麼方式或在多快的時間內完成,卻未說明訓練目的或為何這樣規定,在個案無法達成目標時,亦未說明應使用何種技巧方可完成任務,這讓個案及家屬對於我們職能治療的成效及信心真的是大打折扣,但當我反映這情形予實習學生聽時,他的反應是:臨床老師說家屬很愛教,那就給他講!我聽到這回答時當下愣住了,或許是因為家屬很強勢,抑或是因為家屬認為治療師沒在教才要靠自己,但無論如何,身為治療師卻袖手旁觀永遠也不是合理的反應吧?!這樣只不過是個想活動的機器罷了......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參加Journing Meeting心得

        截至目前已經聽了兩場的journal meeting,第一場是姿誼報告的"Rasch Analysis of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in Parkinon's Disease",還記得那篇論文花了八成左右的篇幅在敘述統計分析,讓我這門外漢像是在霧裡看花,學姊們討論的統計方法也幾乎完全聽不懂,因此那次真的有點挫敗。今天這場是菀薈報告的"Developmaent of a short-form assessment for detection of subtle activity limitations: can use of everyday technology distinguish between MCI and Alzheimer's disease?",這篇論文因提到較多與職能治療相關的知識,統計所占的篇幅也較少,讀起來親切多了!不過當然還是有許多問題卡在統計上,聽學姊們討論講解,再私下跟姿誼討論一陣子後,稍有釐清一些誤解的概念。

        由這兩次參與journal meeting的機會中,我發現在問問題這方面,是入門生和研究生最大的差別處,入門生的問題大多都是因為不懂統計方法或文章的英文字句,而研究生的問題,則大多是針對作者的研究設計、資料分析或結果解釋方法等去做評論,甚至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作者哪部分設計得不好,應該使用哪些方法會更好等等,但要有這樣的功力,必須自己先熟悉統計或研究方能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法,目前這段差距好像還很大>"<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職能治療知識問卷修改討論

        今天與姿誼討論問卷題目及選項設計是否有需調整,以下為目前的討論結果。

        第四題詢問治療成效,可將題目修改為:「請問您覺得從生病以來到目前為止,接受職能治療對您/您的家人有那些幫助?」但由於收案對象為設定發病時間,因次很難區辨治療成效是神經恢復抑或是職能復的幫助。選項建議刪除較籠統的"恢復病前功能"一項,其他選項設計則可參考職能的八大領域或是臨床評估領域做分析,職能的八大領域為:ADL、IADL、work、leisure、play、education、social activities、sleep;臨床評估領域為:ADL、認知、感覺、動作、心理等。

        我認為不需要新增一題詢問個案或家屬對於治療的期待,因為個案在不清楚適合的治療目標時,多時回答恢復病前功能,或像正常人一般,但這似乎對於了解個案或家屬對於職能治療的認識程度不具太大的意義,因為所得結果多是"有錯誤的期待"。

        第八題詢問專業區別,選項的設計真的很難,我們有想過個選項改為相對的項目,如:粗大動作/精細動作,但訪談過程中發現,有些個案的回答受限於個別差異,有些個案目前功能恢復的程度還無法訓練精細動作,因此可能會回答粗大動作/生活自理等非標的準選項,因此我們排除了這個想法,最後決定在大字版題目中,刪除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的大標題,直接提供細項讓受訪者配對各選項所屬的專業。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職能治療知識問卷訪談結果紀錄

訪談日期:2011/7/14~2011/7/15

訪談對象:3位個案、2為家屬 (收案過程中有4位非中風個案,5位拒絕接受訪談)

訪談結果:
         5位受訪者皆經由醫師轉介才認識職能治療,對於職能治療的服務內容多只知道上肢(4)ADL(3)訓練,僅1位受訪者提及職業重建訓練。有4位受訪者可列出5項左右的治療器材,但其中有2位受訪者反映臨床治療師未明確說明活動目的。對於服務對象的認識,5位受訪者皆僅能列出中風、腦傷或骨科神經外傷等生理領域的個案類型,僅1位受訪者提及躁鬱症等非生理領域的服務對象。有3位受訪者僅知道醫院有職能治療,不知道還有哪些地方還有提供職能治療的服務。5位受訪者皆可區別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有4位受訪者認為是訓練手和腳的差別,另1位受訪者則認為是訓練目標不同(OT訓練較能融入未來的生活,而PT訓練則較著重於自身功能)
  期待多了解職能治療項目方面,多偏向與復健直接相關的目的、目標、home program或場所等,其他關於職能治療的法規或定義等選項,則較少人認為需要更深入了解。掛號方面,5位個案或家屬多僅知道復健科,可能因收案對象皆為亞急性或慢性中風個案有關,OPD個案多了解掛號一次可接受6次治療,但住院個案並不一定了解,或許題目須再針對住院或OPD個案作修改。最後,衛教方式多建議以網頁、電視或是醫療人員一對一說明,但是這題的需求因人而異,有些個案認為自己只想知道關於復健活動要做什麼,尤其是復健已久的OPD個案,所以也不認為需要再接受衛教或更多OT的專業知識,他們認為,說明太多也記不住!>"<

修改建議:
1.     量表是否方便使用?
      
流程大致流暢,包含研究目的說明及填寫同意書等,所需時間約20分鐘。

2.    個案聽不聽得懂問題?
  
問卷中10題問題皆重複詢問個案理解程度,個案表示多可一次理解題目意涵,但可能與收案對象有關,本次挑選的個案類型,因顧及須其提供回饋,多為認知及溝通能力尚可的個案。以下為其中1位受訪者提供的題目修改建議:
2.4.5題可提供例子協助引導思考方向,第8題題目範圍可再縮小,如治療部位、治療目標、治療器材或媒介等。
  
另外,我認為第4題問題與其目標未完全相同,題目聽起來像是個案自覺有哪些功能進步,但問題的目標為詢問個案是否瞭解治療目的,就本次訪談結果,有2位個案表示其並不了解活動目的或目標,但卻皆可答出本題,似乎有所矛盾。另外,第8和第10題,選項有點太多,若一一念出,可能最後個案僅記得最後幾項,但若未提供選項,個案幾乎無法回答,建議是否可縮減選項或提供列表請個案閱讀並挑選出2~3項較在意的資訊或較好的管道,但若遇到因視力問題而無法閱讀的個案,可能還是得一一念出選項。最後,第8題選項中的治療原則、法規及治療時間的定義不甚明確,可能須再修改用詞或在使用手冊中說明。

3.     有沒有個案在意的事情,但量表沒有問到?
個案普遍較在意與復健直接相關的訊息,如活動目的、治療目標及home program等,對於職能治療專業的知識,個案的需求相對較低。若許這就是臨床工作者或研究人員與個案期待的落差。(另外,最新的量表已交給陳老師請其提供建議,老師說下週會再回復,但未明確提供日期,可能須請姿誼再向陳老師作確認。)

4.     其他建議
受訪者基本資料部分,姓名一欄建議劃分為個案姓名及家屬/照顧者姓名,這會影響後續填答中風相關資料(因若受訪者為家屬,但家屬未中風,應無中風資料)。診斷一欄的腦部受損側,建議修改為四肢受損側或患側,因訪談時,個案或家屬多直接回答偏癱側,且較利於訪談者直接觀察後填寫。另外,建議可增加教育程度一欄,以利後續分析不同教育程度的個案,對於職能治療的了解程度或是知識需求。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論文名詞解釋

Bland–Altman plot
A Bland-Altman plot (Difference plo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biostatistics is a method of data plotting used in analyzing the agreement between two different assays. It is identical to a Tukey mean-difference plot, which is what it is still known as in other fields, but was popularised in medical statistics by J. Martin Bland and Douglas G. Altman.
Agreement vs correlation
Bland and Altman make the point that any two methods that are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same parameter (or property) will have a good correlation when a set of samples are chosen such that the property to be determined varies a lot between them. A high correlation for any two methods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same property is thus in itself just a sign that one has chosen a wide spread sample. A high correlation does not automatically imply that there i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Effect Size
In statistics, an effect size is a measure of the strengt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variables in a statistical population, or a sample-based estimate of that quantity. An effect size calculated from data is a descriptive statistic that conveys the estimated magnitude of a relationship without making any statement about whether the apparent relationship in the data reflects a true relationship in the population. In that way, effect sizes complement inferential statistics such as p-values. Among other uses, effect size measur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eta-analysis studies that summarize findings from a specific area of research, and in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es.

20110708討論紀錄

上週五與謝老大針對該週的問題,以Skype進行線上討論,澄清了以下的問題

1.針對CAT評估:
這台機器在沒有無線網路的其他縣市中,是否也能如此便利地使用?
目前的網路應不構成問題,且有網路可方便研究人員進行資料彙整及比對。
每次評估的那幾題真的能準確地了解個案每一ADL或平衡領域的能力嗎?
每種評估工具的功能不同,且單一評估工具難以具備每一種功能,CAT的功能為快速且精確地知道個案的能力,因此各領域的能力,當然不會都測驗到,而每一領域能力之難易有其階層性,(例如,會穿衣服的個案理論上應該已經會用湯匙吃飯了,當然也有少數例外啦~)這需要透過大量的研究去驗證,才能準確地建立題庫,測得個案的能力。
而評估所得結果,要如何擬定治療計畫?
臨床上擬定治療計畫其實是個極為複雜的過程,除了評估結果,亦須考慮的個案的需求及意願,唯有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方能提升復健成效,且復建計畫須隨著臨床的治療進展,以及治療師與個案的雙向溝通,不斷地進行修正。

2.如何重點式的文獻彙整?
首先依據謝老大所列之文獻彙整重點,在文章中先抓出每一部分的重點,完整表達即可,又如何抓出重點呢?一個很棒的方法就是,當唸完文章後,將他蓋起來並反問自己,每一部分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而這些就是重點了!

3.FIFE回饋單主要是在訪談結束後,記錄發現的問題(訪談結果報告)及建議,予臨床治療師參考,因此盡量簡單明瞭,亦可使用勾選方式,針對各個大架構(F/I/F/E)給予建議。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資料檢索-[中風][衛教][成效]

Search Strategies
#
Searches
Results
1
exp stroke/
65283    
2
(stroke or cva or post?stroke or TIA).tw.
109766
3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w.
3361    
4
(cerebral or cerebellar).tw.
266935
5
(infarct$ or isch?emi$ or emboli$).tw.
417285    
6
4 and 5
54847    
7
(cerebral or cerebellar or subarachnoid).tw.
279844    
8
(h?emorrhage or h?ematoma or bleed$).tw.
217922    
9
7 and 8
28133    
10
1 or 2 or 3 or 6 or 9
182922    
11
exp Patient Education as Topic/
62101    
12
exp health education/
121349    
13
exp Health Knowledge/
55889    
14
11 or 12 or 13
165070    
15
exp "outcome assessment(Health Care)"/
534995    
16
exp treatment outcome/
499341    
17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r random allocation.mp. [mp=protocol supplementary concept, rare disease supplementary concept, title, original title, abstract, name of substance word, subject heading word, unique identifier]
146755    
18
double-blind method/ or single-bind method/ or cross-over studies/ or meta-analysis.mp. [mp=protocol supplementary concept, rare disease supplementary concept, title, original title, abstract, name of substance word, subject heading word, unique identifier]
174191    
19
(random$ adj10 (control$ or assign$ or deliver$)).tw.
176983    
20
15 or 16 or 17 or 18 or 19
863287    
21
10 and 14 and 20
205

Results  205

Precious  61/110 (?/205)

Problems
1.搜尋時較難想出多種相關的關鍵字
2.無法確定所輸入之關鍵字是否為"必須"輸入
3.不知道搜尋結果應為幾篇較恰當

論文名詞解釋

Rasch model
Rasch models are used for analysing data from assessments to measure variables such as abilities, attitude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For example, they may be used to estimate a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from answers to questions on a reading assessment, or the extremity of a person's attitude to capital punishment from responses on a questionnaire.
Rasch models are particularly used in psychometrics, the field concerned with the theory and technique of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n addition, they are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in other areas, including the health profession
and market research because of their general applicability.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underlying Rasch models is in some respects the same as item response theory. However, proponents of Rasch models argue it has a specific property that provides a criterion for successful measurement.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s provides diagnostic information regarding how well the criterion is met.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s can also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how well items or questions on assessments work to measure the ability or trait.
 
Likert type scale
 
A Likert scale (pronounced /ˈlɪkərt/, also /ˈlaɪkərt/), or more accurately a Likert-type scale, is a psychometric scale commonly used in questionnaires, and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scale in survey research, such that the term is often used interchangeably with rating scale even though the two are not synonymous. When responding to a Likert questionnaire item, respondents specify their level of agreement or disagreement on a symmetric agree-disagree scale for a series of statements. Thus the scale captures the intensity of their feelings.The scale is named after its inventor, psychologist Rensis Likert.

一堆好陌生的名詞,一篇好難懂的論文……T^T

CAT-balance.ADL見習心得

之前就一直想看看以CAT評估到底有多方便,因此這星期三又和香香約了去台大醫院見習,
這次評估的個案都是OPD,因此須約到治療室做評估,但實習過的都知道,治療室一向都如菜市場般人聲鼎沸,每個人都像在"夾縫中求生存"XD因此多了我們這一大票人去收案,臨床的老師們似乎難免有少許的抱怨,真是有點尷尬>"<
這次的見習看到了CAT和紙本評估,兩相比較下,CAT明顯迅速許多,訪談和評估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10分鐘,而紙本卻要花上20~30分鐘左右,這樣懸殊的時間差距,真的是讓我很意外,也終於明白,為什麼從大一起,謝老大就不斷地向我們提到CAT,因為它真的是方便又快速。
但我對CAT還是充滿著疑問,這台機器在沒有無線網路的其他縣市中,是否也能如此便利地使用?每次評估的那幾題真的能準確地了解個案每一ADL或平衡領域的能力嗎?會不會有例外的情況呢?(就像是有的小朋友不會爬但會走)而評估所得結果,要如何擬定治療計畫?畢竟評估時只有幾題題目可看到個案的表現,但如上述問題,我不一定了解個案在每個項目的能力啊!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英聽練習單位紀錄

6/27~7/3:7units (30mins/unit)
7/4~7/10:7units (30mins/unit)

認知評估見習心得

上週五與香香約好一起赴台大醫院病房見習,觀察她怎麼評估個案。
走在前往西址的路上,香香很貼心地為我準備了一份少說也有十幾張的評估紙,有些測驗在大四實習時使用過,但一半以上的測驗卻看都沒看過...
和個案約好九點進行評估,我以為至少歷時一個小時的評估,沒想到香香非常有親和力且有效率又不顯匆忙地完成評估,過程中也會時常詢問個案的體力或視力狀況,以減少個案的反感,也可增加填答的可信度,當個案作答完成時,也會不斷予以鼓勵,且是發自內心真誠地讚美,當時就在'想,如果我是受試者,我應該也不忍心拒絕繼續測驗吧!XD
這次的見習,雖然只是很粗略地聽香香講解收案過程,觀察如何評估,但我發現,光是小小的評估工作,其實就蘊含著許多技巧和應有的態度,應該要再多向香香學習!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學生版FIFE問卷修改討論紀錄

施測時指導語不須逐字念,但重點是關鍵字要一致,因此須再修改指導語,要讓80%~90%的個案一聽就都能理解(排除認知功能受損問題),另外在必要時也可在施測手冊中列出標準的解釋方法,如此一來,就算不太懂這份問卷的人,也不至於解釋得離題了!
關於認知評估的方法及關鍵字使用,可找時間和宇佑討論,另外也可在每次試測訪談結束後,請個案給予建議。

學生版FIFE(v1)2nd和3rd試測

所費時間:25~35分鐘
發現問題:
1.指導語的國台語轉換真是一門大學問啊!雖然我已是自認年輕人中,台語溝通能力不錯的了,但要真的能翻譯到精隨,真的好難!還跟香香一起瞎掰了好久XD
2.我們自認為很普通的詞語,其實不一定個案都聽得懂,像是"活動"一詞,通常多需再以例子或換句話說的方式多做解釋,以致問題反反覆覆解釋很多次,變得好像很冗長,這應該就是所謂的"盲點"吧>"<
3.對於stroke knowledge,就算題目重複再多次,個案仍多會以自身經歷回答,不過這也難免,畢竟這一段經歷對他們來說太深刻了!!!
4.個案通常無法辨別"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的專業名稱,多須以二樓/三樓.老師名稱或上午/下午上課等協助區分。
5.真的很難引導出個案說出職能治療服務對象的領域,大多都會直接說出其所知道病房鄰居的"疾病類型",有可能是他們真的不知道還有小兒或精神領域吧?!畢竟真的跟他們沒有太大的相關性,也不曾注意到這個專業...

其他發現:
1.目前為止訪談的三位個案,其中有兩位都表示自己"對不起家人,拖累了家人"!這顯然也是個重要的情緒議題!
2.真巧!今天訪談的個案和一年多前醫倫課訪談的個案都提到,希望我們醫療人員可多加推廣stroke knowledge,以增進全體大眾的健康知識,姿誼加油啦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