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今日下午與陳怡妙老師討論之結果彙整
問卷部份:
1.因近年來發病年齡趨於年輕化,中風危險因子可考慮加入工作壓力大之選項。
2.OT與PT之專業區別一題,建議可加入工作訓練(OT)及行走能力訓練(PT)。
3.服務內容部份,原問題為排除治療活動外之服務內容,但依據臨床及OTK收案經驗,個案大多較重視OT可提供的治療內容及其成效,因此陳老師教建議依照姿誼OTK問卷中關於服務內容的分類方式,如:認知功能訓練、平衡能力訓練,讓個案較容易選擇其希望得到的服務內容,並且將服務內容分為三大類,分別為個案、照顧者、環境等,以簡化選項。另外,陳老師議提及,在台灣的臨床環境並不適用,大部份的個案都因無法接受損傷的後遺症,不斷地在做hospital shopping,因此多會主動尋找下一家住院或門診醫院,而非如同外國之復健機構,於個案出院後會由治療師轉介至社區短期照護機構。
4.Function部分的能力選項,目前是依據職能領域做分類,但陳老師認為如此之分類方式個案較不易選擇其真正所重視的部分,且此問題答案可給予臨床治療師之建議有限,建議以component分類,並針對各種個案之職能角色設計選項,將可讓治療師更了解個案目前認為還不足的部分,並可實際增進該部份能力或提供衛教給予insight。
衛教單部份,陳老師建議可將字體放大,並將每一大項做成單一衛教單張,屆時依據個案所需要之部份,再發給其該部份之衛教單張,如此可增加個案閱讀衛教單張之動機及效益。另外,關於中風知識及OT知識部份,可再多加參考神經醫學、學會及公會之網站,以補充更多資料。
回饋單部份,陳老師認為目前所列之項目都很不錯,對於臨床之治療師也很重要,畢竟臨床治療時間有限,此份回饋單有助治療師更了解個案之需求及想法。
function的部分如果以component出發,再問相對應的職能活動,可能會好一些。
回覆刪除例如:個案想練手指對掌,以便之後可以握方向盤開車。
這樣的問法,個案容易回答,
結果也可作為治療師提供治療活動的參考。
而提供衛教單張的作法可能要再考慮一下。
因為OTK的資訊傳遞方式當中,
受訪者並不特別偏好衛教單張喔!
如果之後要提供相關知識給個案或家屬,
可能要調查一下他們喜歡的教材類型。
謝謝姿誼~我都差點忘記昨天OTK收案結果了XD提供衛教的方式我們會再討論看看的。
回覆刪除至於function部份,我覺得若以button-up的詢問方式,或許對於已做治療很久,功能又恢復得不錯的門診個案較好做選擇,但是對於住院個案或是功能恢復不理想的門診個案,他們可能覺得半身的功能都受影響也都想恢復,且半邊動作受限,所影響的職能活動幾乎是所有日常活動,如此可能更難以回答。若是以OT進行臨床決策時的top-down分析方式,可能範圍較廣泛,較難"直接"提供治療師介入的方向,但個案可能較容易選擇其所重視的職能活動,再將結果交由治療師自行分析個案目前能力距其目標尚缺乏哪些能力,並加以訓練,或是給予衛教告知個案其目標之可行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