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deas部分新增「不知道」一項,以便勾選。
2. 第2題:指導語「危險因子」不易理解,再思考應修改成「問題」或「原因」....。
3. 第9題:指導語「提供可在家進行的復健活動」之提示,反而易限制個案作答。原先預期提示的重點是提供home program,但學生訪談後,發現個案易將重點聽成「提供復健活動」上,因此無法如預期藉由此提示而延伸作答。
4. 第10題:手冊應補充說明「只評三項服務需求之滿意度」,並說明填寫此題回饋單時,除參考個案自評之滿意度外,可參酌訪談者之主觀判斷。如:個案訪談過程中表達很不滿意,但不好意思評太低分,此時訪談者可據實呈現個案之不滿。
5. 第10題:選項內容不易懂,且項目太多,若逐一解釋,個案仍不易立即瞭解。尤其是「協助申請相關補助及證明」,個案易誤會成由治療師去申請。目前將此項修改為「提供申請相關補助與證明的建議」,其他選項需再思考應如何更簡潔地呈現。
6. 第11題:需更標準化,修改手冊之引導方式,以及訂定作答與評分標準,如:個案答對該活動所訓練之部位或與動作方可得滿分。並舉不合適之例子以供參考。
7. 第12題:「參與社交活動或人際溝通能力」之「人際溝通」一項為超出OT職責之服務,因此將此項修改為「參與社交活動能力,如:聚會」。
8. 回饋單:Function部分「個案可能對於預後缺乏病識感」一詞較直接,修改成「個案可能對於預後期待過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