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影響精障者就業之主要因素、常用工具與職評資料庫

影響精障者就業主要的個人因素包括:
1. 人口學因素:年齡、教育程度
2. 醫療/疾病因素:精神症狀嚴重程度
3. 心理社會因素:就業動機、工作相關社交技巧 (work-related social skills)、調適能力 (stress/frustration tolerance;coping skills/adjustment behaviors)。其中又以工作相關社交技巧與認知功能之相關證據最多,有研究指出此技巧約可解釋6成以上的精障者就業情況。
4. 個人能力:認知功能、病前工作能力
5. 其它因素:病前工作時間/經驗/滿意度、成癮行為


目前精障者職評常用的標準化評估工具有:
1. 我喜歡作的事:用以瞭解個案的質業興趣。包括 168 個有關職業活動的項目。施測時間約需20分。
2. 通用性向測驗:用理瞭解個案的潛在能力,測驗共分校對、計算、空間關係、詞彙、工具辦認、算術推理、圖形配對及畫記等8個紙筆測驗,另有移置、轉動、組合及拆開等4個操作測驗,可得一般學習、語文、數目、空間、圖形知覺、文書知覺、動作協調、手指靈巧與手部靈巧等9個性向分數。施測時間約需2小時30分鐘。
3. 工作氣質測驗:用以評量個案對於選擇職業的態度及適應性,包括以下7大項:人際效能、優柔猶豫、審慎精確、偏好單純、堅忍犯難、獨處自為及世故順從等。施測時間約需30-50分。
4. 社區自主能力測驗:用以瞭解個案知IADL功能。包含時間觀念、大眾事務、金錢觀念、功能標誌、度量、家事處理、健康安全、工具使用、休閒娛樂和職前準備等十個分測驗。施測時間約需60-90分。
5. 褚氏手功能測驗:用以瞭解個案之手部操作技巧。

上述常用工具之概念與文獻中提及主要的影響因素不完相符,例如:缺乏工作相關社交技巧、調適能力與認知功能之評估。此外,由上述測驗知施測時間與內容可知:標準化評估工具之可行性不高。再者,職評所需評估的面向廣泛,故目前職評員多以觀察、晤談之方式瞭解個案的就業潛能。(依據職評報告範例,若使用標準化評估工具,訪談與評估每位個案之時間約為10-20小時)而既有的職評資料庫中,資料型態亦如預期,大多為質性描述,量性資料非常有限,分析之價值可能不高...(不過陳美香老師表示可能有一些標準化評估的結果紀錄)
備註:職評資料庫為依據「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個案管理服務評估表」所建置,其評估表之設計即缺乏量尺,且項目不夠精細明確。雖然北區的手冊中有提醒個管員可參考「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需求與就業能力評估表」填寫(此表單之評估項目設計較完整詳細,各項目亦有粗略的6點量尺分級),但因未全國普及,且僅為建議未修改登錄系統介面,故資料庫內容應仍多為描述型資料。


我認為:發展新的、有效率的評估工具勢在必行,或許科技部計畫可先就主要影響精障者就業的因素,且目前缺乏的評估工具著手,例如:發展精障者之電腦適性工作相關社交技巧(或調適能力)測驗。
若要修改上述既有測驗,可能會遇到以下幾個問題:1.因缺乏資料可初步分析心理計量特性,故我們必須先選定測驗實際收案,方能較清楚掌握測驗的優劣勢。2. 上述現有工具皆需版權。3. 研究主題受限於既有的工具概念
而職評資料庫可能可作為撰寫論文用,可能先就目前能量化的資料作分析。雖然職評報告表單很值得修改,但以我們目前的資源、實證與能力,這目的可能無法這麼快達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