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是我生平參加過的第三次研討會,但卻是第一次站在台上口頭報告,感受與收穫皆較之前豐富許多。我認為差異最大處為對於研究之理解程度。前二次參加研討會時,由於我當時對研究與統計之基礎認識幾乎為0,因此坐在台下多為一知半解,也少了點參與感,常常會聽到恍神。但這次修了3/4學期的研究所課程,再參加研討會,聽其他同學報告除了可聽懂較多內容外,亦開始會主動分析各篇研究的價值或問題,因此也開始感受到學術分享的趣處,或許這就是學了方法學、統計、文獻評析與論文寫作的用處吧XD
感謝老師「強烈建議」我以口頭報告方式投稿,讓我終於跨越出學術發表的一小步!(否則若有我自己選,當然還是會逃避而選擇海報XD)另外,也感謝姿誼於報告前2天即邀請大家於討論室彩排,互相針對ppt與口頭報告內容提供建議,使得此次大家報告之時間掌控與內容表達皆有不錯的表現。
以下分別紀錄聽眾對於我的研究之提問與建議:
*聽眾之提問:
1. 滿意度部份為何僅分析「未獲滿意百分比」?若反觀分析滿意程度,是否可得一樣的結果?
→由於我們認為「未獲滿意」是較重要的議題,可視為檢視OT提供的服務是否真的符合個案需求之指標。
2. 個案之負責治療師是否知情?
→由於收案時請臨床治療師協助轉介個案,因此治療師事先都知道有此問卷,且知道自己的個案受訪,訪員於訪談前皆告知個案訪談結束時會將結果回饋給治療師。因此我們認為滿意度結果可能會高估,因個案可能擔心醫病關係受影響。
3. 個案之功能程度或病程是否影響需求或滿意度?收案時是否有設定篩選標準?
→功能應會影響需求或滿意度,但並非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即本研究為探究個案之自陳需求,而非需求差異。因此本研究並未依據動作或ADL功能篩選個案,而是想較廣泛地瞭解接受OT之中風個案的需求與滿意度。
*同學之建議:
1.太緊張以致報告速度稍快,僅10多分鐘即報完。
2.可於結果解釋部份多舉一些例子以利聽眾瞭解。
great!!
回覆刪除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