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20140325寫作課紀錄

I.       寫作通則
A.     段落
1.       段落之篇幅以6~8個句子或10行為標準。
2.      篇幅與重要性相關,較不重要的工具介紹盡量縮短撰寫篇幅,以避免失焦。
3.      段落結構應為top-down,主題句宜明確說明該段落欲陳述之內容。主題句介紹該段欲呈現之內容時,可運用策略選擇僅下列二種撰寫方式:(1) 主題句簡短提及該段欲說明的主角,於內文中開始說明,最後再總結該主角的特點。(2) 主題句精簡地總結該段欲呈現的內容,再於段落內文中補充說明。若是較新穎的評估工具或概念,建議採用第二種撰寫方式,使讀者可較快被吸引與瞭解。
4.      同一section中,分段方法宜一致。若分段之主角不一致易造成讀者混淆。例如:文章中以群集與變項將資料作分組,作者應選擇較重要之分組方式,統一以群集或變項分段。
5.      次標題或段落大綱應與內容呼應。
6.      section之段或架構應一致或連貫。例如:研究目的有二:發展與驗證,則方法、結果與討論之架構皆須與研究目的連貫,分為發展與驗證二大段。
B.     詞句
1.       主詞盡量精簡,重要的主詞宜置於句首。
2.      為加強論述,可考慮運用以下三策略:(1) 段落編排:將最具特色的或最重要的賣點於主題句中即呈現。(2) 使用較強烈/肯定的語氣與字眼。(3) /反論述特定概念或工具之臨床與學術價值。
3.      文中專有名詞宜統一。
4.      介紹評估工具之使用情況或普遍性時,較少使用最高級。例如:"the most widely used"太過肯定,建議改為"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5.      多使用主動句,以避免被動句中主詞太長不易閱讀的問題。
II.    寫作細節
A.     前言
1.       若在研究目的中提及統計分析方法,代表該分析方法為文章之重點,於前言中即需先介紹。
2.      前言中是否描述專有名詞之定義,端看讀者之背景。若讀者對於該專有名詞應不陌生,且定義內容可能會影響文章鋪陳或連貫,則可先不寫,若審查者認為需補充時再補上即可。
3.      評估工具介紹中,相似的特點應接續撰寫。若一評估具有太多優點,放在同一段落介紹雖可較連貫,但容易造成讀者的負擔,故建議仍須視篇幅長短強制分段。
B.     方法
1.       若使用一般讀者較不熟悉或較不直覺的資料分析方法,作者須提出強烈的證據與理由說明原分析方式的不足,並提出新的分析方式之優勢以說服讀者接受較不熟悉的分析方法。例如:研究目的中提及"relationship",但作者並未使用Pearson’s r而是使用cluster analysis,代表作者有很強的理由或研究假設認為線性相關不適用,則作者須於文中特別說明。
2.      介紹工具時,須明確說明其使用時機、對象與評估之內容。
3.      資料分析中應介紹計算式而非概念。
4.      研究假說不一定要呈現,若須呈現可考慮置於研究目的或資料分析。
5.      資料分析的據判斷標準,宜使用過去式陳述,代表在本篇研究中作者使用的判斷標準,而非眾所承認的事實。
6.      數值判斷標準應以欲分析的主角為主詞,例如:r > 0.6代表收斂效度良好(而非代表相關高)。
7.      效度之r係數判斷標準:同時效度 > 收斂效度 > 預測效度。
8.      發展工具所依據的理論,可在方法中說明,若討論之篇幅太少,可考慮於討論中進一步探討。例如:發展C-DVT之方法中可補充過去研究對於sustained attention定義之時間範圍。
C.     結果
1.       不同組別或變項,相似的分析結果,數據呈現方式盡量一致。例如:以百分比或樣本數呈現。
2.      結果數據呈現至小數點後一位即可,否則意義有限且妨礙閱讀。考量呈現小數位數之依據有二:(1) 測量之精準度:若工具僅能測得分數至整數位之精確值,則保留一位小數估計值即可。(2) 實質意義:若小數點後多位具實質意義則保留(例如p < 0.001),但若無實質意義則保留至小數點後一位即可。
3.      若參數為估計值,則須同時呈現95%信賴區間。
4.      建構效度之分析結果須說明量表中有多少題目符合建構,例如:EFA發現OTES 16題之因素結構為單一因素。

D.     討論
1.       無論研究結果好 (positive)或壞 (negative),研究者只要能把理由與價值說明清楚,文章仍有機會發表。
III. 其它
A.     報告者

1.       演講時若投影片或儀器設備出現非預期之狀況時,講者仍須保持鎮定。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初學者之文獻閱讀困境

依據我自己小時候 (?) 的經驗,以及與虹妗討論時之發現,彙整了以下三項初學者在閱讀文獻閱讀時常欲到的困難:

1. 難判斷文章優劣:因自身經驗與知識有限,初學者多難以判斷是作者沒交代清楚抑或只是自己看不懂。但其實因篇幅限制,作者沒接待清楚是常有的事,但初學者多會先很沒自信地認為應該只是自己的問題。

2. 統計方法:初學者最常在方法上卡關,常被一大串統計術語震懾住而直接跳過資料分析部分,甚至連作者解釋其使用各種統計方式的目的也略過,導致結果也看得一知半解的。我認為資料分析之重點並非統計本身,而是作者如何使用統計來得到各研究目的的答案。故誠如老師教我們的,初學者於資料分析部分,只須瞭解各統計分析的目的即可,而這也是初學者在閱讀資料分析時至少須瞭解的內容。

3. 目的與結果之連貫:初學者看文章時,雖是認真地讀完整篇文章,但理解的都是片段式的。也就是說,每一段或許都可以整理出重點,但要連貫全文,完整說明整篇的主旨與結果時,通常就會有困難了。

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20140304寫作課紀錄

I.       寫作通則
A.     段落
1.       段落之篇幅以6~8個句子或10行為標準。
2.      篇幅與重要性相關,較不重要的工具介紹盡量縮短撰寫篇幅,以避免失焦。
3.      段落結構應為top-down,主題句宜明確說明該段落欲陳述之內容。主題句介紹該段欲呈現之內容時,可運用策略選擇僅下列二種撰寫方式:(1) 主題句簡短提及該段欲說明的主角,於內文中開始說明,最後再總結該主角的特點。(2) 主題句精簡地總結該段欲呈現的內容,再於段落內文中補充說明。若是較新穎的評估工具或概念,建議採用第二種撰寫方式,使讀者可較快被吸引與瞭解。
4.      同一section中,分段方法宜一致。若分段之主角不一致易造成讀者混淆。例如:文章中以群集與變項將資料作分組,作者應選擇較重要之分組方式,統一以群集或變項分段。
5.      次標題或段落大綱應與內容呼應。
B.     詞句
1.       主詞盡量精簡,重要的主詞宜置於句首。
2.      為加強論述,可考慮運用以下三策略:(1) 段落編排:將最具特色的或最重要的賣點於主題句中即呈現。(2) 使用較強烈/肯定的語氣與字眼。(3) /反論述特定概念或工具之臨床與學術價值。
3.      文中專有名詞宜統一。
4.      介紹評估工具之使用情況或普遍性時,較少使用最高級。例如:"the most widely used"太過肯定,建議改為"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II.    寫作細節
A.     前言
1.       若在研究目的中提及統計分析方法,代表該分析方法為文章之重點,於前言中即需先介紹。
2.      前言中是否描述專有名詞之定義,端看讀者之背景。若讀者對於該專有名詞應不陌生,且定義內容可能會影響文章鋪陳或連貫,則可先不寫,若審查者認為需補充時再補上即可。
3.      評估工具介紹中,相似的特點應接續撰寫。若一評估具有太多優點,放在同一段落介紹雖可較連貫,但容易造成讀者的負擔,故建議仍須視篇幅長短強制分段。
B.     方法
1.       若使用一般讀者較不熟悉或較不直覺的資料分析方法,作者須提出強烈的證據與理由說明原分析方式的不足,並提出新的分析方式之優勢以說服讀者接受較不熟悉的分析方法。例如:研究目的中提及"relationship",但作者並未使用Pearson’s r而是使用cluster analysis,代表作者有很強的理由或研究假設認為線性相關不適用,則作者須於文中特別說明。
C.     結果
1.       不同組別或變項,相似的分析結果,數據呈現方式盡量一致。例如:以百分比或樣本數呈現。
2.      結果數據呈現至小數點後一位即可,否則意義有限且妨礙閱讀。考量呈現小數位數之依據有二:(1) 測量之精準度:若工具僅能測得分數至整數位之精確值,則保留一位小數估計值即可。(2) 實質意義:若小數點後多位具實質意義則保留(例如p < 0.001),但若無實質意義則保留至小數點後一位即可。
III. 其它
A.     報告者
1.       演講時若投影片或儀器設備出現非預期之狀況時,講者仍須保持鎮定。